
据路透社消息,当地时间 10 月 26 日,一架注册号为 RA-78765 的伊尔 - 76TD 运输机缓缓降落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机场。这架隶属于俄罗斯 “” 佣兵集团、且母公司阿维科恩公司早已被美国制裁的运输机,此前经停亚美尼亚、阿尔及利亚、摩洛哥、塞内加尔、毛里塔尼亚五国,其异常的飞行轨迹与停靠节点,瞬间将本就紧张的美委局势推向更高潮,也标志着俄罗斯在南美地缘博弈中的布局正式落地。
这架伊尔 - 76TD 的五国经停路线,绝非简单的加油补给,而是一条精心设计的 “兵员 - 装备” 投送链条。在亚美尼亚,作为瓦格纳在东欧的后勤枢纽,运输机完成了首批物资补给;抵达阿尔及利亚 —— 非洲重要的武器中转点后,又装载了关键军事设备。随后,在摩洛哥、塞内加尔、毛里塔尼亚这三大瓦格纳核心兵源地,约 200 名曾参与萨赫勒反恐作战的退役特种兵被征召登机,这些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人员,将成为后续行动的核心力量。

当运输机在加拉加斯机场卸货时,监控画面进一步揭开了其任务的核心:卸载物资中,不仅有 “天竺葵 - 2” 无人机的关键零部件,还有单兵防空导弹的制导模块。这些装备与人员的组合,恰好呼应了委内瑞拉当前的防御需求 —— 面对美国的军事威慑,瓦格纳带来的不仅是兵力补充,更是能直接提升低空防御与精准打击能力的 “实战套餐”。
瓦格纳此次行动的底气,源于俄委两国近期生效的《俄罗斯与委内瑞拉战略伙伴关系与合作条约》。这份于 2025 年 5 月由两国总统签署的条约,在 10 月 7 日获委内瑞拉议会批准生效后,仅 20 天便迎来俄罗斯总统普京 10 月 27 日签署批准法的关键一步,其推进速度背后,是两国应对美委紧张局势的迫切需求。
条约的核心条款,如今已逐步转化为实际行动:在委内瑞拉巴里纳斯州,俄罗斯协助建设的 “格洛纳斯” 导航站已破土动工,这将为委军的武器制导与部队调度提供精准支持;此前双方合作部署的 5000 枚 “针 - S” 防空导弹(射程达 6000 米),已成为委军构建低空防御网的核心力量;而计划设立的联合反恐中心,更明确了瓦格纳人员的 “合法身份”—— 他们将以 “军事顾问” 名义入驻,规避直接军事介入的敏感争议。

在瓦格纳入场的同时,美国、委内瑞拉与俄罗斯已形成清晰的三方对峙格局,各方动作频频,战略目标直指核心利益。
美国的攻势最为直接。福特号航母打击群已部署至加勒比海,群内包含 75 架军机与 1 艘核潜艇,形成对委内瑞拉的海上军事威慑;更隐蔽的是,有消息证实 CIA 正策划 “假旗行动”,拟袭击停靠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(简称 “特多”)的 “格雷夫利” 号驱逐舰,并将责任嫁祸给委内瑞拉,为军事干预寻找借口。其最终目标明确:颠覆马杜罗政权,遏制俄罗斯在拉美的渗透,巩固自身 “后院” 控制权。
面对威胁,委内瑞拉的防御部署层层递进。除了已部署的 5000 枚 “针 - S” 防空导弹,该国还动员了 40 万战备部队与 300 万民兵,总兵力达 340 万,形成全民防御态势;针对美国可能利用特多作为 “假旗行动” 窝点的情况,委内瑞拉果断终止与特多的能源协议,以经济反制削弱对方合作意愿,全力挫败政权更迭企图。
俄罗斯则选择以 “代理人介入” 的方式巧妙破局。借瓦格纳这一 “非国家行为体” 出手,既复制了在叙利亚的成功模式 —— 通过军事顾问 + 装备支持的组合提升盟友实力,又规避了与美国直接冲突的风险。其战略意图清晰:在南美建立支点,牵制美国的全球战略资源,缓解自身在俄乌冲突战场的压力。

瓦格纳入驻委内瑞拉,不仅加剧了美委俄的直接对峙,更引发了地缘格局的三重裂变,影响波及拉美乃至全球。
其一,混合战争模式愈发具象化。瓦格纳以 “非国家身份” 参与冲突,既为俄罗斯提供了 “战略模糊性”,又凭借在俄乌战场积累的城市战经验,帮助委军提升巷战能力。美军南方司令部的评估报告显示,瓦格纳的介入已使美方军事干预成本增加 40%,这种 “低风险、高收益” 的干预模式,或将成为大国博弈的新趋势。
其二,拉美地缘板块面临重构。巴西、阿根廷等南方共同市场国家紧急召开闭门会议,对 “加勒比军事化” 的蔓延表达担忧 —— 一旦美委冲突爆发,难民潮、能源供应中断等问题将迅速波及周边国家。为防范冲突外溢,厄瓜多尔已率先宣布关闭与哥伦比亚的边境,拉美国家的集体焦虑可见一斑。
其三,全球能源安全遭遇连锁反应。委内瑞拉作为全球第五大石油储备国,其局势动荡直接冲击国际油价,纽约原油期货曾因相关消息单日上涨 3.2%。而俄罗斯则趁机扩大对委石油开采的投资,2025 年协议中涉及的 120 亿美元投资计划,不仅能为俄罗斯带来经济收益,更能进一步挤压美国在拉美能源市场的霸权地位,重塑全球能源格局。
实盘10倍杠杆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