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适应症操作步骤演示注意事项主要适应证黧黑斑,粉刺,油风,摄领疮,硬皮症,肥胖症等。辨证取经配穴可用于各种损容性疾病。术前准备消毒大、小注射器,消毒大小注射针头,2.5%碘酊,75%乙醇,棉球,镊子等。操作要领1.注射剂量做小剂量穴位注射时,可用原药物剂量的1/5~1/2。一般头面部每穴注射0.3~0.5ml,四肢部每穴注射1~2ml,胸背部每穴注射0.5~1ml,腰臀部每穴注射2~5ml。中草药注射液的穴位注射常规剂量为每穴1~2ml。2.操作方法(1)腧穴局部消毒后,右手持注射器快速刺入皮下,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,产生得气感应后,回抽无回血,即可将药液注入。(2)凡急性病、体强者可快速将药液推入;慢性病、体弱者应将药液缓慢推入;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。如所用药液较多时,可由深至浅,边退边推药,或将注射针向几个方向注射药液。1.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,甚至发热,暂时局部症状加重等现象,不必处理,数小时或1d后可逐渐消失。2.美容临床常用注射液。活血祛瘀选用复方当归注射液、丹参注射液;清热解毒选用板蓝根注射液、鱼腥草注射液、银黄注射液;美容保健选用维生素B6注射液、维生素B12注射液、胎盘注射液。3.凡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必须先做皮试,阳性反应者不可使用。不良反应或刺激作用较强的药物应慎重使用。4.药液不可注入关节腔、脊髓腔和血管内。5.在主要神经干通过的部位做穴位注射时,应注意避开神经干,或浅刺以不达神经干所在的深度。如针尖触到神经干,就医者有触电样感觉,应及时退针。6.内有重要脏器的部位、颈项、胸背部注射时不可过深,并应缓慢注射。7.孕妇的下腹部、腰骶部和三阴交、合谷穴等不可用穴位注射法,有引起流产的可能。8.年老体弱、初次治疗者,选穴要少,药液剂量应酌减。在注射过程中如出现晕针现象,应及时出针,并按一般晕针处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实盘10倍杠杆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